| 愿将心血酿醇喷鼻 在大漠绿洲的民勤县,有千千万万个艰苦奋斗、固执拼搏的劳动者。他们立足平凡岗位,不断开拓奋进,用辛劳劳动创造着辉煌业绩。全国“五一劳动节劳动奖章”获患上者、甘肃腾格里酒业有限公司白酒发酵车间主任、共产党员刘怀青,就是他们中的优秀代表。 刘怀青今年42岁,1990年10月参加事情。从普通员工到车间主任,他把爱岗敬业和竭诚呈献,作为始终不渝的信条,热爱学习,勤奋事情,探索创新,增强管理。将本身全部的身心,投入到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为企业节能降耗和提质增效作出了凸起贡献,多次被公司评为先进个人,荣获全县“先进生产者”和“技术能手”称呼;今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节劳动奖章”。 勤于学习 苦练气功 刘怀青原是一位农民间劳动力,因家乡干旱缺水,到现在的公司打工。农民的质朴和勤奋,使他从一位打工者,成为公司正式员工。刚进发酵车间时,他给师傅当下手,一切都感到生疏。看到师傅们熟练地配料、拌和、上蒸,准确患上就象颠末了计量,他非常羡慕,暗下决心,要尽快成为行家里手。从那时起,他拜多位老同志为师,让他们给本身传“绝活”,授“诀窍”。从选料到出酒,对每一环节技术和工艺流程,他都认真察看,细心琢磨。一年下来,师傅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他记满了三个条记本。他好学上进的精神,深受师傅们心爱,他们毫不保留地把操作技能传授给他,使他很快就成为既能吃苦肯干,又能熟练操作的技术工人,在车间脱颖而出,连年被评为公司“生产能手”。 1996年,刘怀青被公司任命为发酵车间主任。岗位变了,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也与日俱增。面对白酒行业激烈的竞争,刘怀青意识到,要想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产品质量是关键,生产技术是焦点。于是,他在干中学,学中干,坚持用业余时间刻苦自学了酿酒专业常识,粗略地阅读了大量报刊和书籍。并在公司领导支持下,到国内著名酒厂考察学习。积极向公司领导建议,邀请泸州老窖厂酿酒专业人士和国度级评委,到公司为全车间职工讲授酿酒生产原理和技术要领。就是在他的传、帮、带下,学技术、练本领、比贡献成为全车间职工的风尚,增进了产品产量和质量的不断提高,为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奠定了扎实根蒂根基。凭着过硬的技术,刘怀青由一名工人成长为全国白酒勾兑师、国度级白酒品评委员会委员、国度级白酒评酒师。 勇于创新 提质增效 刘怀青创新精神强,进取意识浓厚。他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作为本身从事生产经营管理的奋斗目标,不懈追求,在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上狠下功夫。近年来,为了适应市场对白酒口感、质量的需求变化,他认真总结公司白酒发酵工艺的优缺点,多次走访名优大酒厂,请教白酒专业人士,将公司原来以小麦、高梁为原料的“单粮型老五蒸法”发酵工艺,改为以小麦、高梁、玉米、大麦、豌豆为原料的“五粮型跑窖轮回法”发酵工艺,通过对发酵投粮量比关系、温度、湿度的调整和对发酵菌群的培养驯化,使白酒出酒率由29.2%提高到33.8%,每年为企业增加效益100万元以上。他依据色层分析,调整出酒温度,掐头去尾,科学分段摘酒,分级储存,使高等品出酒率由21%提高到29.2%。他带领勾调人员利用计算机分析数据和人工感官品评相联合方法勾调的产品,使白酒理化指标和感官评价患上到有机联合,提高了产品美誉度。在全省和西北五省白酒鉴评会上,连获“优秀产品”称呼,畅销西北五省。 白酒的储存老熟是白酒生产的关键环节。为了在这道工序上求突破,刘怀青凭借多年经验,立足本地现实,大担探索,创新出了白酒储存的“三级冷热瓜代老熟法”,即将新生产出的白酒用小坛分级室内储存三个月,之后勾兑组合,移入室外不锈钢百吨大罐,充分利用民勤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使酒罐温度经阳光曝晒达30度以上后,急骤降温,促使白酒微量成份快速缔合。理化指标表白,每冷热瓜代一次,相当于正常陈化30天。经一个多月的冷热瓜代快速催熟后的洒液,再移入地下恒温储存,既缩短了储藏时间,又提升了白酒质量,还减少了储藏耗损。这一创新之举,每年为企业节约储藏用度60多万元。受到了中国白酒专业人士组成员、四川大学博士生导师、食品发酵系主任吴德贤教授的称赞,推荐到国内许多大型名酒厂使用。 严于管理 节能降耗 刘怀青以高度的主人翁精神,从事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他常对职工说,国度坚持科学发展,招呼咱们发展轮回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企业当然是主体,咱们必必要做好。他说到做到,把白酒发酵生产中的水、电、煤、汽管理当作重头戏来唱。经常钻地沟、进窖池,认真查抄每一个阀门、每一截管道的运行情况。遇有跑、冒、滴、漏的现象发生,就是不吃饭、不睡觉,也要带领职工及时抢修。为了把节能降耗变为全车间职工的自觉行动,他把激励约束机制引入车间管理,对每个生产工序中的水、电、煤、汽的耗损指标,举行严格计算,实行目标管理,节约有奖,超额处罚,极大地调动了职工厉行节约的积极性。他寄托多年经验,颠末认真核算,自选设计,将白酒蒸馏器由卧式改为立式,使吨酒生产用水耗损量由80立方米降为60立方米。但他并不满足,又根据外出考察学习掌握的方法,对冷却用水工序举行改造,增设了沉降池和锯形水箱,使冷却用水患上以轮回使用,将吨酒水耗损量由60立方米降为35立方米,由此每年为企业节水2万多立方米。就是凭着对企业高度负责的精神,2003年以来,他带领全车间职工,为企业节约生产用水近20万立方米,节约生产用电5万多千瓦时,节约生产用煤100多吨,价值30多万元,有效地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乐于呈献艰苦奋斗 熟悉刘怀青的人,都说他是一个忠于企业,爱厂如家的人。因为他不仅向企业呈献了本身的聪明才智,还为企业付出了本身的深情厚爱。 记患上有一年企业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在发酵车间举行技术攻关。恰逢妻子即将临产,需要他回到乡下照顾。但作为技术主干,他深知本身离开车间,质量难题就会延后一个生产期。于是,在家庭和事业之间,他毅然选择了事业。他和攻关小组成员,精心遴选原料,一起摇动料筛,不顾高温蒸薰和湿气侵入袭击,不分白天黑夜,持续十多天奋战在培养房。饿了就着凉水啃几口馒头,困了就靠在车子上打个盹。艰苦劳动换来了喜人成果,他们培养出了曲丝饱满、糖化力优于国度标准的大曲,为企业生产高品质酒提供了经验。但在愉快之余,刘怀青却听到了一个痛心的消息:他和妻子的第一个孩子,在妻子一人走向卫生院生产的途中流产了。为此,妻子埋怨说,她嫁了个不顾家的男人。 2011年10月,公司抓住本地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的机遇,新建年产4000吨红枣加工项目。要求在三个月内拿出产品,供应元旦、春节市场。为了争夺这条生产线早日投产,刘怀青在车间白酒生产任务重的情况下,带领职工,为企业分忧解愁,踊跃承担了装备装卸、搬运、安装等劳动强度大的事情,一个半月就完成了任务。就在装备调试前,公司供古井中的水泵出了问题,影响着正常生产。刘怀青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二话不说,带领十个人苦守在井口,从280米的深井中,一次又一次将直进直出的水泵取出来检修,放下去实验。夜风荫凉,脚下潮湿,刘怀青和工友们吃着方便面,奋战三昼夜,终于排除了故障。当他拿着企业生产的第一批红枣产品去看三个月未见的父亲时,父亲感慨地说,他养了个不回家的儿子。 阵阵拼搏显刚烈,点点心血化醇喷鼻。刘怀青,一位普通的企业员工,在平凡的岗位上,用本身朴实无华的行动,展示了新时代工人求新图强的精神风采。也以赤子对家乡的情怀,印证着温总理视察民勤时称赞民勤人的那句话:民勤人能吃苦、很聪明、很会办事。 作者:阎德伦 马顺龙 (这篇文章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 


